2024年進入收官倒計時,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正全力以赴沖刺年初設定目標。
拼經濟,效率至關重要。對成都來說,安逸生活和奮進拼搏從來都是一體的,來來往往中,各類資源要素高速流動,各種創意想法碰撞火花,具象化的宜居宜業不斷推高城市的幸福指數。與此同時,勇攀高峰的城市也更加需要高效運轉而又堅實可靠的底座支撐——
成都軌道交通網絡已超過600公里,眼下正持續擴展和加密。軌道之于成都,不僅是物理基礎設施的延伸,更意味著軌道交通正日益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帶來更加蓬勃的經濟發展動力。
成都軌道交通網絡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10年,成都正式邁入“地鐵時代”,現已成為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展現出強勁的后發趕超之勢。回望成都軌道進化之路,一個標志性節點當屬2017年,成都啟動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綜合開發,開啟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空間發展格局、TOD重塑城市空間形態的發展模式。
今年以來,隨著多個TOD商業項目加速亮相,市民和市場更加真實地觸摸到一個國際大都市TOD應有的模樣。成都以軌道站點為核心促進產業、人口集聚,在助推經濟更上層樓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
商業元年:多個項目加速變現
“什么是TOD?”家住成都武侯新城的劉杰,以前只能說出理論上的回答,現在有了切身的實際感受。
成都第三家山姆會員商店在雙鳳橋TOD開業后,他經常和家人一起去山姆采購,“坐一站地鐵,出來就到了,非常方便”。劉杰的體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加速推進TOD商業變現的必要性。
2017年至今,成都啟動實施24個TOD項目,覆蓋開通軌道交通線路的中心城區和城市新區,實現“全域落地”。經過7年規模化建設,成都TOD現已進入高質量運營的全新階段。
特別是2024年,多個TOD商業項目集中亮相,又被業內稱為成都TOD的“商業元年”。而這些從規劃圖加速走向實景圖的商業項目,本身“吸睛”又“吸金”。
以山姆會員店為例,其早在2017年7月就與軌道運營方簽約,亮明了自己加盟成都TOD開發大棋局的態度。今年8月31日,雙鳳橋TOD山姆會員商店開業,作為成都軌道TOD首個配套倉儲式商業,不僅改寫了成都山姆長期以來“一南一北”配置的格局,更助推這種新范式走進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有意思的是,包括山姆在內,雙鳳橋TOD近半年密集輸出了一波網紅商業項目,持續推高自己在年輕人心目中的位次,大有晉升熱門打卡地的架勢——
一個月多前,雙鳳橋TOD“隔壁子·未來社區生活中心”正式開放。這個取名自四川方言“鄰居”之意的新型社區,意在打造出一個理想的附近,從活動精彩的“好耍”、舌尖美味的“好吃”、辦事咨詢的“好易”、強身健體的“好卷”和終身成長的“好學”等五個維度,為青年人提供生活指南。
在此之前,成都TOD首個保租房項目“寓見·雙鳳橋1店”已開門迎客,1423套房源入市1個月即滿租。據統計,首批租客中,30歲以下人群占比超80%,非成都戶籍人群占比超90%,且應屆高校畢業生可免一個月租金。
“它的功能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小區,軌道TOD也不僅是交通便捷,這里有多元化的軌道生活場景,一站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租客周女士認為,在TOD范圍內,不僅可以購買到心儀的房子,青年人還能選擇高品質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上班就在附近的寫字樓,走幾百米就是大型商業滿足生活購物需要,樓下就是多個生態公園可以休閑娛樂,在步行尺度內就能完成工作與生活的角色轉換,這些便捷、舒適、多元的場景極大滿足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與此同時,更多商業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中:二江寺TOD的美食街區、幸福橋TOD的招商花園城購物中心有望年內亮相;陸肖TOD的華潤萬象天地、四川師大站TOD萬象系購物中心已經開工……
這些項目涵蓋了多種商業形態,從大規模、多功能的綜合商業體,到融合自然景觀和消費場景的公園型商業,再到精致且具有特色的街區型商業,成都的TOD商業開發旨在通過場景創新,實現“一切有空間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
場景升級:打造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入口
有建設,更要有運營。在成都地鐵的進化進程中,商業邏輯被擺在重要位置,核心其實是對準便捷的生活場景和軌道的可持續發展。從先發城市經驗看,商業是TOD開發的精髓,但要成功落地并不容易。
早在2017年外出交流時,日本豐富的TOD商業就令成都印象深刻——
從東京乘坐新干線前往大阪,出站后借助扶梯和連廊,步行穿越多家商場,途經飯店、咖啡廳、電影院、書城、會議廳等,頭不見天即到達住地,站內還有直達周邊城市和景點的巴士和停車場。
為此,成都地鐵開始推進場景升級,軌道站點不再停留于過客通道一角,而是積極引入零售商業、藝術裝置等多樣化設施,持續打造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入口,軌道交通站點的吸引力不斷提高。例如搭配了便民自助設備的商業方艙,出售溫柔和浪漫的鮮花機,為通勤人提供早餐的“早安熊貓”,以及便利店、甜品店等。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最近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打卡分享“港里港氣的成都地鐵”,透過部分站點呈現的便利店、咖啡店、零食店等細分品牌,外界意識到,成都地鐵對于商業運營是“認真的”——不僅走出去匯聚全球知名商業品牌資源,更要開門合作,引入港鐵等國際化標桿企業。
就在11月26日,港鐵宣布將在成都投資3000萬美元,打造行業首個輻射全國的港鐵車站商業平臺,精準導入全球高端業態,促進更大范圍的國際高端資源在蓉聚集轉化。未來,港鐵還將把“成都模式”車站商業開發經驗輻射到全國其他地鐵城市。
實踐中,為構建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場景,成都探索了一種TOD“137”圈層規劃模式,即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在半徑100米核心區布局酒店和商業服務業設施;在半徑300米次核心區布局商務辦公、產業功能及公服配套;在半徑700米非核心區,布局住宅、公園等生活生態空間。
通過這一模式,TOD站點周邊土地被重新梳理,實現從高密度商業到多樣化城市場景再到自然詩意棲居的過渡。如此一來,靠近站點的地方容積率高,遠離站點則容積率低,從而形成高低錯落的城市形態。
日本TOD規劃大師渡邊莊太郎總結,以TOD區域為圈層核心形成交通、商業、生活等“多圈合一”的城市空間格局,改變了單一的城市形態,正在塑造成都的城市特色和屬于成都人的生活場景。
軌道營城:按下都市圈協同“加速鍵”
在全國58個開通城軌交通的城市中,成都雖然不占起手優勢,但憑借較早實施TOD開發,已經形成了一批可以對外輸出的創新經驗。
而對這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來說,提高軌道交通對市民的吸引力,不斷提高軌交出行分擔率,是“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必須完成的任務。按照規劃,成都希望到2030年將城市建成區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可以參照的是,擁有近3700萬人口的東京都市圈,通過不斷織密軌道交通網絡、推進TOD開發,引導民眾養成了使用鐵路、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出行的習慣。根據東京都鐵道部門2019年提供的數據,彼時東京23區的軌道交通(電車和地鐵)使用率為62.3%,遠高于倫敦、巴黎、紐約,盡顯“軌交友好”屬性。
在地少人多的現實條件下,TOD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人本城市的實現路徑,為其吸引全球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重要籌碼。在成都的理解中,TOD可以概括為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綜合運營。實施TOD開發,本質上是一項涉及體制機制、商業邏輯和要素供給的城市治理創新工程。
歷經7年籌謀,一個個TOD商業項目映入眼簾、融入日常,成都關于“建軌道就是建城市,通軌道就是通生活”的愿景也走向了實景。特別是隨著成都都市圈建設不斷深入,基于TOD開發的高品質“15分鐘便民生活圈”有望在軌道上的都市圈復制推廣,在更大范圍與人方便和舒適,助力各類資源要素高效流動。
今年9月,成都都市圈開通首條市域鐵路S3線,聯通成都與資陽,助力成資開展更緊密的“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產品+市場”等互動合作。
目前,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已突破3000萬,聯通成都與眉山、成都與德陽的兩條市域鐵路正在加快建設,“軌道營城”的理念將在更大空間尺度上為更多人創造美好生活。
若參照東京都市圈的成長路徑,隨著市域鐵路推進TOD開發,更多活力點將在成都都市圈版圖上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