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關注的滬蘇湖高鐵全線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隨著220千伏泗北4121等線路遷改工程正式完成停電施工,標志著配合國鐵滬蘇湖工程(上海段)的9個主網線路遷改配套項目全部順利竣工。
整個線路遷改工程自2022年4月正式啟動,歷時近三年,期間累計新建了220千伏及以上線路桿塔61基,拆除了51基桿塔,并對38公里的線路進行了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為滬蘇湖高鐵的建設和開通運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被稱為“軌道上的長三角”重要一環的滬蘇湖高鐵總里程160公里,是連接上海、江蘇、浙江的重要鐵路干線,也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高運輸效率及改善民生出行具有重大意義。
滬蘇湖高鐵的走向與滬昆鐵路、滬昆高速鐵路等多條在運的鐵路存在交匯,這意味著一些線路遷改工程施工中也要面臨著跨越運行鐵路的難題。2023年5月,220千伏余松、莊松線遷改過程中需跨越正在運行3條鐵路;而2024年9月進行的220千伏泗申、泗北線遷改則更是要跨越5條鐵路。為了確保鐵路的安全運營,電力部門與鐵路相關部門、單位多次溝通協調,提前進行現場勘察,最終確定采用先建設新鐵塔,之后利用深夜0時至4時進行封網施工,最后拆除舊塔的方案。同時,在跨越運行鐵路的線路通道下方預先安裝防護網,確保施工過程中不影響鐵路接觸供電網、信號線等設施。
此外,由于遷改的線路都是確保城市可靠供電的能源“主動脈”,工程期間,一方面留給施工作業的停電窗口期較短,另一方面又必須確保線路停電期間,電網在薄弱接線狀態下的可靠供電。為此,電力部門針對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個性化制定了詳細的作業方案、現場安全管控舉措和電網保障方案,加強相關設備特巡,做好應急搶修準備,確保電網安全和工程作業安全萬無一失。
在工程驗收環節,驗收人員積極探索“人機結合”的工作方式,進一步提升線路驗收質效。2023年4月,在驗收220千伏塘練線遷改工程時,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準確發現了該線路中相合成絕緣子上有一異物,及時消除了可能會影響線路安全的重要隱患。據統計,驗收期間累計在9個線路遷改配套項目驗收中發現各類重要缺陷隱患20余處,均在線路投運前完成了整改,確保了項目“零缺陷”投運。
“我們將及時總結工程中所積累的好經驗、好方法,進一步完善工程項目管理流程,為后續做好滬通、滬渝蓉高鐵配套線路遷改工程奠定基礎,繼續為城市發展添磚加瓦。”國網上海超高壓公司副總工程師徐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