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蘇州北站項目地鐵7、14號線號線基坑支護工程首根四軸攪拌樁順利開鉆,標志著項目圍護結構正式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
新建地鐵7、14號線基坑平均深度達23m,項目所在區(qū)域地質狀況及周邊環(huán)境復雜:淤泥層含水率高、承載力低,粉砂層透水性強,攪拌過程中水泥漿易流失,影響成樁質量。基坑周邊50米范圍內分布著正在運營的地鐵2號線、蘇州北站老站房及京滬高鐵線,客流量大,對樁體垂直度、注漿壓力控制要求極高,且施工過程中容易引發(fā)周邊線路的安全隱患。
面對“地質險、標準高、風險大”三重考驗,項目以“紅瓴吳樞”黨建品牌為引領,創(chuàng)建“黨建+青年技術攻關小組”,充分發(fā)揮項目工程團隊技術優(yōu)勢,聯(lián)動公司專家、設計單位召開3次專項研討會,創(chuàng)新采用“兩噴兩攪”工藝(即兩次噴漿、兩次攪拌);在樁底4m范圍內,采用復噴復攪的方式,顯著提升了水泥土的均勻性,有效解決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支護難題。為保證施工精度,計劃引入北斗定位系統(tǒng)進行實時監(jiān)測,確保樁體垂直度的偏差控制在1/300以內。同時項目編制了詳細的《四軸攪拌樁施工作業(yè)指導書》,明確樁機就位、鉆進速度、注漿壓力等關鍵參數,并建立了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在施工組織方面,支部組建青年突擊隊,實行24小時輪班制,同步配置4臺套機械平行施工,實現質量效率雙提升。
作為地下結構施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攪拌樁工程的高效推進,將為后續(xù)支護結構安裝、主體結構施工贏得寶貴時間,確保項目整體工期可控。下一步,項目將進一步深化“紅瓴吳樞”黨建品牌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匯聚團隊合力,攻堅克難,確保工程建設安全、有序、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