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杭州地鐵發布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調整環評公眾意見征詢。
一、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調整在已獲國家批復的1號線三期、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4號線二期北段、5號線二期、6號線二期、7號線、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等10條、196.1公里線路基礎上,擬將機場軌道快線、3號線北延工程、5號線西延工程納入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調整范圍,總規模調整至264.1公里(擬上報審批規模,最終以國家批復內容為準)。
機場軌道快線工程起點留祥路站,終點靖江站,主要沿創景路、文一西路、文三西路、文三路、文暉路、堯典橋路、池塘廟路、東寧路、杭甬高速、機場高速、浙航路、永盛路等敷設,線路全長約57公里,其中地下線長40.3公里,高架段長16.7公里;全線設站15座,其中地下車站11座,高架車站4座。全線設一座車輛段和一座停車場,4座主變電所,共享七堡控制中心。
3號線北延工程起點文一西路站(不含),終點吳山前村站,線路長約6公里,設車站4座,全部為地下線。設置一座停車場。
5號線西延工程起點老余杭站,終點綠汀路站(不含),線路長約5公里,設車站2座,全部為地下線。主要沿鳳新路、文二路、水鄉北路布設。
二、環境影響說明
軌道交通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二是對沿線區域聲、振動、電磁、水等環境要素的影響。從環境因素的性質特征看,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涉及區域廣、方案和環境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使其對城市生態、社會經濟環境和各環境要素的影響呈宏觀特性,影響范圍和程度難以準確預測;而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因方案確定、受影響的敏感點和環境具體明確,其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較為準確的預測,并可據此提出具體明確的環保措施。
(1)對城市生態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
城市生態系統是由某一特定區域內的人口、資源、環境通過各種相生相克的關系建立起來的人類聚集地,由其構成的這一系統中,可分為生物系統、非生物系統、社會系統。
軌道交通建設對該系統的影響,在生物系統方面主要是對植被、城市綠化系統等的影響;在非生物系統方面主要是對人工創造的物質系統中道路交通設施的影響、對環境資源系統中土地資源的影響、對能源系統中自然能源(水電)和化石燃料(煤電、燃油)的影響;在社會系統方面主要是對居民、企業的拆遷造成的社會影響、對各類文化、自然保護設施的影響等。
本次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是在確保符合城市性質、城市發展目標、產業結構、生產布局等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編制的,因此,它與環境保護規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等城市專項規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且相互影響和制約。
(2)對相關環境要素的影響
根據現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經驗和實際運營結果,總體上講,其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是以能量損耗型為主,即噪聲、振動、電磁輻射,以物質損耗型為輔,即污水、廢氣、固體廢物。
城市軌道交通的環境影響從空間概念上可分為以下單元:地下段、高架段、銜接段(高架與地面、地面與地下、車輛基地與線路)、車輛段(車輛基地)、變電所、冷卻塔、風亭等。
從時間序列上可分為施工期和運營期。規劃實施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施工期和運營期。施工期相對運營期而言時間較為短暫,且多數隨工程行為的結束,環境的影響也將逐漸消失;運營期的環境影響將是持久的、長期的。
三、公眾參與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為了使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調整能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盡量減緩城市軌道交通可能帶來的負面環境影響,我們真誠地希望您提出與本期建設規劃調整相關的環境保護方面意見,我們將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真實記錄您的意見和建議,將您的寶貴意見、建議向有關部門反映。
您可以通過信件、郵件或電話的形式將以下公眾意見征詢表反饋給我們,也可以直接提供寶貴意見建議,我們的聯系方式是:
地 址:武漢市武昌區和平大道745號
郵 編:430063
聯系人:張 工
電 話:027-51155047
Email:jje66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