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杭州地鐵發布杭州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先行段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杭州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起點彭埠站(不含),終點西湖區紫金港路站,線路出4號線一期工程已運營終點站彭埠站后沿鴻泰路—明石路—興業街—新天地街—東新路—沈半路—桃源街—平煉路—京杭運河—良運街—金昌路—池華街等敷設,終止于西湖區三墩紫金港路站。線路長24.1公里,設車站15座,其中換乘站6座。工程設勾莊車輛段一處,大修共享蜀山車輛基地,控制中心共享七堡控制中心。工程新建主變電所兩處,一處位于長浜廊路站附近(新天地主變電所,3、4、5號線共享),一處位于勾莊車輛段內(勾莊主變電所,4、10號線共享)。
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實施4號線二期工程先行段。本次4號線二期工程先行段評價范圍:4號線二期工程除筧新路站(K25+600 ~K25+900)、桃源站(含)~杭鋼站(含)(K35+350~K37+200)、拱康路站~儲運路站區間(K38+675~K39+300)以及勾莊車輛段以外工程內容。其中,新天地主變電所已納入《杭州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價范圍,本報告不再對其評價。綜上,本次評價內容涉及線路21.325公里,車站12座。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施工期:征地拆遷、建筑材料堆放和運輸車輛進出工地產生的空氣污染;建筑泥漿水等施工廢水;高噪聲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和振動干擾;施工棄土(渣)和建筑垃圾;施工引起交通干擾,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影響等。
運營期:地下車站風亭產生的噪聲干擾;地下區段列車運行引起的振動對地面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振動影響;地下車站排風亭排放帶異味氣體對下風向居民生活的影響。
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按照文明施工等相關管理規定組織施工;施工現場設置硬質圍擋、定時灑水降塵;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嚴格控制高噪聲設備的作業時間,避免夜間噪聲擾民;合理安排施工車輛運輸路線和時間;施工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及時清運至杭州市渣土部門指定場地處置;加強與公眾的溝通等。運營期對噪聲超標的風亭加長消聲器、優化風亭布局;對振動影響超標路段采取軌道減振措施,確保沿線環境振動達標;沿線車站污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妥善處置沿線車站固體廢物。
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本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符合《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2016年修訂)、《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和《杭州市區(六城區)環境功能區劃》及《余杭區環境功能區劃》等要求,工程建成后,對城市環境和地面交通的改善將起到明顯的作用。雖然本工程實施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但在落實本報告書提出的各項對策和建議的前提下,其環境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減緩。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