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福州地鐵2號線又傳來重大進展,該線風水電安裝已完成整體工程量的40%。目前,地鐵2號線22個站點,除了施工難度大的南門兜站和施工起步較晚的洋里站,其他站點均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該線計劃于2019年1月試運行,2019年5月試運營,將有利于疏解城市東西向客流。
風水電安裝完成40% BIM技術功不可沒
地鐵2號線風水電安裝完成整體工程量的40%,BIM技術功不可沒。據悉,福州地鐵在建線路應用這種三維建模技術,實現了個性化定制功能,并通過全程可視化輔助施工提速,降低了成本。
昨日上午,記者走進2號線五里亭站BIM觀摩展示區。通過施工可視化短片可看到,與傳統施工技術相比,BIM技術將平面圖紙轉化為三維模型,站內管線位置走向一目了然。
“應用BIM技術,施工前及時調整管線走向、長度,同時可以模擬施工、虛擬建造,優化各道工序,整體提高項目進度。”福州地鐵集團建設分公司副總付建廣介紹。
據悉,五里亭站是2號線施工進展最快的車站。現場材料設備整齊排列,布線精密,沒有電焊、切割等雜亂的施工景象。這是由于施工方交建機電局提前在工廠預制好通風管道、水管道等機電材料,再集中將物料運至2號線各車站進行拼裝,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施工對環境的污染。
在BIM技術助力下,2號線風水電安裝施工進度可提高20%,現場工人減少25%。
優化設計減少返工 節約大量成本
付建廣介紹,福州地鐵2016年就在2號線南門兜站啟動了BIM設計試點,去年地鐵6號線全線推廣該技術。
例如,2號線南門兜站應用BIM技術對車站管線進行重新排布優化,避免了管線碰撞,車站吊頂凈空提高了60厘米,在不增加造價的情況下提高了公共空間的舒適性。
6號線營前站在照明設計過程中,將三維BIM模型導入先進的照明模擬軟件,分析室內及室外環境的平均亮度、照度、不舒適眩光等參數,最終優化了燈具安裝。改造后的營前站,在保持原有照度條件下,燈具總量減少三分之一,同時提高了車站照明均勻度。
“據測算,照明設計優化后,僅營前一個站,每年可節省電費5萬多元。”付建廣告訴記者,這是國內首個用BIM技術優化車站照明設計的案例。福州地鐵將在各條線路大規模推廣應用該技術。
據介紹,福州地鐵應用BIM技術后,避免各類錯漏,減少返工,施工進度大大加快,已為在建線路節約資金數千萬元。
通過手機APP可實時查看施工現場
據悉,福州地鐵已開發出專屬的BIM設計、施工協同平臺,可實現手機APP實時查看施工現場情況。
目前,福州地鐵在這一技術的推廣使用方面,處于業內先進水平。今后,這項技術將在福州地鐵前期規劃、設計、遠程監控、施工管理乃至后期運營維護全過程中,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