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50年,一座神秘地鐵站終于揭開面紗。
只從地鐵2號線東四十條站往下走了幾米,便恍如隔世。這幾米,就把樓上喧囂往來的車流、人流徹底隔開。建于1971年的東四十條站,看似是2號線上一座普通車站;但從建設之初,這就是一座“站中站”:2號線站臺一段樓梯連接著為3號線預留的東四十條站。記者5月14日獲悉,3號線一期開建兩年多,由于列車大小、車站規模的升級,東四十條“站中站”在研究論證1年后,終于啟動改造。
老站臺將變為換乘站廳
3號線一期在2015年宣布開工,但東四十條站直到幾天前才破土。前后兩年多的時間,都在醞釀這座特殊車站的特殊方案。
初入車站勘測,施工方北京建工項目部副經理周海冰五味雜陳。東四十條站原是“北京地鐵二期工程”中的一站,始建于1971年,直至1981年才建成。為了日后換乘方便,“二期工程”在多個未來實現換乘的車站里“藏”了另一座車站。其它車站幾乎都先后等來了換乘線,只有東四十條站“空守”3號線幾十年。
歲月在車站里積下厚厚塵土,墻皮一塊接一塊掉下。讓周海冰沒想到的是,“重啟”東四十條站的難度竟如此之大。50年后,北京地鐵規模、量級遠超從前。站臺要拆了重建,3號線已升級為全自動運行的8A列車(8節車廂、A型車),而老站臺尺寸更接近6B列車(6節車廂、B型車)。再加上地鐵客流迅猛增長,換乘通道、出入口都要重新考慮是否適用。
改建已迫在眉睫:2號線東四十條站的站廳、站臺保持不變,但從2號線站臺預留的樓梯入口進入3號線老站臺后,就將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老站臺板拆了之后,這一層將變為3號線新站廳。老站臺下挖七八米,再建一層為新站臺。
換乘僅需三四分鐘
東四十條站的換乘方式該怎么改?設計負責人透露,50年前設計的換乘方式將用在2號線換乘3號線上:乘客從2號線站臺步入下一層的3號線換乘站廳(即3號線老站臺),再從站廳經步梯、電梯進入下一層的3號線新站臺。據測算,從2號線站臺中點到3號線站臺中點,步行約3分鐘。
至于3號線換乘2號線,則依靠兩條新建的換乘通道。3號線老站臺側墻要開出的14個洞口中,就包含兩條通往2號線站廳的換乘通道。未來乘客從3號線站臺將通過步梯、電梯上到3號線站廳(即老站臺),從側墻位置的通道抵達2號線站廳,再下到2號線站臺。據測算,整個過程步行約4分鐘。
在3號線的老站臺,1.3米厚的底板將開14個洞口連接下方的新站臺,包括電梯、步行梯、設備等;1米厚的站臺側墻也將開14個洞口,連接新建的風道、安全口和換乘通道。這是目前地鐵既有車站改造規模最大的,難度之高也極為罕見。目前,這一標段共有6個特級風險源,囊括了3號線一期工程全線的所有特級風險源,此外還有174個一級風險源、170個二級風險源。
眾多風險源涉及穿越2號線、老站臺改造、換乘改造的尤其多。2號線與3號線十字交叉,設計前輩曾預留了最便捷的“十字”換乘方式:2號線站臺破個洞子,直接通往下面的3號線站臺,乘客可來往換乘。但換乘客流無法同日而語。結構類似的建國門站就有改變,十字換乘只能滿足2號線換1號線一個方向,而1號線換2號線則又新建了兩條較長的換乘通道。
新站有望延續老站畫風
老站臺變為3號線的站廳后,新站臺將建在老站臺下七八米。3號線新站臺將不再像老站臺一樣,而是采用分離島式站臺,兩個方向的軌道各有各的站臺,兩個分離開的站臺中間只靠4條通道相連,類似于現在10號線呼家樓站。
未來3號線東四十條站將不再新增出入口,而是與2號線的出入口共用。除了換乘通道,3號線老站還預留了4條出入口通道,這4條通道均與現在的2號線車站出入口通道相連。3號線將在東西出入口共增加兩部無障礙垂直電梯。未來乘客無論乘坐2號線、還是3號線,均可以搭乘無障礙垂直電梯進站。
東四十條等車站裝飾的永久性大型壁畫也有望在“站中站”里延續。雖然東四十條新建和改建部分的裝修方案還未敲定,但3號線一期設計負責人及市軌道公司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站中站”也正在考慮新建、改建部分能否與老站風格實現延續。
根據此前相關部門披露的計劃,3號線一期工程預計在2019年實現大部分車站的主體完工,2020年開始鋪軌,2021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