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記者從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網獲悉,《江西省高鐵經濟帶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出爐并印發,規劃期為2019-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據悉,到2020年,江西省將形成滬昆高鐵(江西段)和京九高鐵(江西段)一縱一橫高鐵主骨架。本《規劃》以滬昆高鐵經濟帶和京九高鐵經濟帶為重點,發揮高鐵通道的集聚輻射作用,聯動沿線城鎮發展,在全省形成核極聚集、軸線拓展、全域輻射的高鐵經濟發展格局。
到2035年基本形成“五縱四橫”高鐵經濟通道
《規劃》提出——
到2025年:高鐵營運里程超過2100公里,占全國高速鐵路營運里程的比例提高至5%以上,高鐵網密度提高至120公里/萬平方公里,基本實現省會南昌至各設區市和武漢、長沙、合肥等長江中游城市群1~2小時,至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等周邊主要城市3~4小時,至北京、西安、重慶等重點城市5小時左右交通圈。與此同時,高鐵經濟帶重點區域集聚形成有色金屬、電子信息2個超萬億產業集群,形成汽車以及航空、中醫藥、移動物聯網、半導體照明、虛擬現實(VR)等一批超五千億、超千億產業集群。全省旅游接待總人數超過1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5萬億元。
到2035年:高鐵營運里程超過3000公里,基本形成“五縱四橫”高鐵經濟通道,全省區域經濟格局進一步優化。
“一核四樞紐、兩軸四板塊”
根據《規劃》,江西以“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戰略為統領,構建“一核四樞紐、兩軸四板塊”的空間結構。
一核:南昌。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樞,推進經濟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市縣,打造昌九、昌撫、昌樟等產業走廊,將南昌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
四樞紐:即贛南樞紐(贛州)、贛北樞紐(九江)、贛東北樞紐(上饒)、贛西樞紐(萍鄉)。
兩軸:即京九高鐵經濟發展驅動軸和滬昆高鐵經濟發展驅動軸。強化京九高鐵經濟帶和滬昆高鐵經濟帶的大“十”字生產力布局,加強沿線城市功能互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形成特色鮮明、分工有序、互動發展的經濟發展驅動軸。
四板塊:全力建設大南昌都市圈,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區、贛東北開放合作發展區、贛西轉型升級發展區協同發展。
規劃研究景德鎮至鷹潭瑞金梅州等高鐵項目
順應高速鐵路新時代,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根據《規劃》,江西將依托國家“八縱八橫”主通道,穩步推進昌吉贛、昌景黃、贛深、昌九、合九等國家高速鐵路主通道項目建設,適時推動高標準建設長贛、昌福(廈)、常岳昌、咸修宜吉、吉武溫鐵路,積極開展六安至景德鎮、景德鎮至鷹潭至瑞金至梅州、贛州至廣州贛韶段、吉安至井岡山至衡陽等高鐵項目規劃研究工作,構建“五縱四橫”的高鐵經濟通道,形成貫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和海西等重點經濟區的大通道。
其中,規劃研究六安至景德鎮、景德鎮至鷹潭至瑞金至梅州、贛州至廣州贛韶段、吉安至井岡山至衡陽等高鐵項目,江西境內700公里左右,力爭2035年前部分項目開工建設。
做大做強向塘綜合鐵路樞紐等20個物流示范產業集群
蓄集兩軸驅動新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集群。圍繞交通樞紐、節點城市、大型商品集散地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物流產業集群,以建設鷹潭陸港型、九江港口型、南昌生產商貿服務型、贛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接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做大做強向塘綜合鐵路樞紐、贛州南康家具、九江水運、樟樹醫藥、鷹潭有色金屬等20個物流示范產業集群,發揮規模帶動效應。支持南昌、九江、贛州、吉安創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物流發展。
加強旅游產品聯動開發打造5條高鐵旅游精品線路
強化高鐵沿線城市文化旅游合作,推動景點、景區、旅游線路聯動發展
依托高鐵帶來的巨大人流,在注重保護高鐵沿線生態景觀格局和特色城鎮景觀基礎上,開發高鐵旅游產品投放市場,規劃出“南昌-九江高鐵一日游”“南昌-撫州高鐵一日游”“南昌-贛州高鐵兩日游”“南昌-井岡山高鐵三日游”“南昌-景德鎮-黃山三日游”等5條符合游客心理需求的中短途產品,吸引珠三角、長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場,做好專場旅游推介。
打造綠水青山精品旅游線、紅色旅游精品旅游線路、特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康養休閑精品旅游線路、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例如,依托合福高鐵和昌景黃鐵路,集聚武夷山、三清山、景德鎮、婺源、黃山等熱門旅游景點,重點形成覆蓋閩、贛、皖三省的黃金旅游通道。
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等建設
發揮高鐵通道新優勢,提升雙向開放水平。積極推動贛湘、贛浙、贛粵、贛京、贛閩等區域合作,推進多類型合作示范區的共建共享,構筑全方位、全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平臺。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贛浙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贛閩產業合作示范區、深贛“港產城”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促進沿線地區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全方位對接融合,探索省際協同發展合作共贏新模式。鼓勵高鐵沿線城市進行點對點、園對園、城對城對接,發展“飛地”園區、對口合作園區,為沿線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互利共贏發展搭建平臺。